蜜芽宝贝与亚马逊们:自营型进口电商,咱还要迈哪些坎儿?

2025-02-25 10:28:01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以“城市渗透农村”的消费升级的路径可能比“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径更加合理和符合逻辑。

从生意模式上来说,二者各有其自身的合理性和充分的市场发展空间,但从促进行业整体升级的角度讲,蜜芽的格局可能会更不同。当然,更难走一些。如果发展顺利的话,蜜芽宝贝基于消费者需求建立起来的跨境供应链体系可能会为其构建起长期的经济护城河。

贝贝网的优势在于对国内品牌商的把握和构建有充分宽度的sku分布,分层次的“分众电商”模式更有利于其财务优势在短期内的形成;相对而言,蜜芽宝贝的优势在于其自营跨境供应链的效率以及从国内用户逐步升级的需求出发同步建立起来的选品解决方案。

这是两种极为不同的玩法,我们不能贸然断定孰优孰劣,但蜜芽宝贝面向未来的价值观似乎更为显性一些。

亚马逊中国:国外采购能力需要搭配本土思维

这是亚马逊中国自营进口电商发展到目前大致的里程碑事件:

2014.8.20 亚马逊中国与上海自贸区及上海信投签署谅解合作备忘录

2014.10.29 亚马逊开通海外六国直邮中国服务

2014.11.11 亚马逊开通“海外购”商店试运行服务

2014.11.25 亚马逊在华举行首届黑色星期五“海外购物节”

2014.11.28 亚马逊“海外购”商店正式上线

2015.1.20 亚马逊进口直采新增澳大利亚葡萄酒

2015.3.16 “amazon官方旗舰店”正式上线

2015.4.7 亚马逊“海外购”登陆移动APP端应用

从列表可见,亚马逊面向中国的进口零售业务和海购创业公司的展业时间几乎是完全重合的。

基本而言,亚马逊中国的自营进口业务分为“海外购”和海外直采+自贸区保税仓两大块。

亚马逊中国副总裁牛英华在接受网易科技采访时表示,亚马逊中国的自营进口业务是一套“长短拳”的组合。海外购可以带来“浩瀚”的选品,有巨大的长尾在,满足了用户对品类“多”的需求,构建的是供应链和选品的宽度;进口直采和自贸区带来的是销售流转率高、购买频次高的选取,满足了用户对品类“快”的需求,构建的是供应链和选品的深度。

我们对于亚马逊多年来在全球采购和物流体系中建立的整体优势非常认可,但对于进入中国这样的和西方、日本极为不同的巨型市场,这些供应链优势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可能还需要看亚马逊能有多大程度的前后端本土化下沉。如果没法从消费者底层需求和对移动端的使用习惯出发有节奏的把握市场发展阶段,优质的全球跨境供应链体系是有可能无法发挥充分效能的。

在现阶段,中国的消费者对于跨境购物的接受度和消费习惯还无法支撑分类线上商城的模式。相信对于很多新用户而言,用户对于国外本地优质品牌的认知度明显是不够的,在购买国外商品时都有“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无力感。

这就是说,海量货品在现阶段更多的是锦上添花而非最佳的切入方式。单纯的商城形式在现阶段对于用户的获取和留存而言可能是值得商榷的。

亚马逊中国可能需要考虑通过特定品类的可持续复购爆款也就是可持续复购的闪购形式来吸引到一大批忠实的移动端用户。通过特定品类抓住消费升级的机会将用户规模化的培养起来。到了这个阶段再把分类商城作为主打入口可能才是更加合适的步骤。

自营进口电商共同面临的问题和趋势

1)政策的波动风险

提出政策波动风险并非是否定政府推进进口零售电商的整体政策走向和决心,而是说如果有政策的波动的出现,正在准备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的进口零售电商在供应链和品类布局上是否会出现对政策窗口的误判而发生和政策的错配。

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则有可能会对一家初创公司产生具有显著重要性的负面影响。因此,极好的把握整体政策、部门政策、地区政策的真实动向在现阶段对于重资产形式的自营类进口电商而言可能是至关重要的。如此,才能更为有效的进行物流和品类布局和避免风险。

2)对跨境供应链的把控

对跨境供应链的把控主要分为效率和安全两个方面。

效率体现在对采购、仓储、物流、通关各个环节的把控上,这也是进口自营电商着重修炼的内功环节。我们不在此处深入展开。

在安全方面,除了自营电商宣称和展示的跨境物流各环节凭证之外。最好的做法就是直接获得品牌商的质保承诺。据我们了解,日本花王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就只对其认可的渠道给予支持和承诺。如果自营跨境电商有能力在重要品类中取得国外大品牌商的直接品质承诺这将是最直接的解决方案。路漫漫其修远兮,进口电商渠道能否倒逼国外大品牌的授权还需要观察。

相关文章

推荐游戏

最新游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