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勿要吃!不采、不买、不卖、不吃野生菌!

2025-02-19 12:04:01



517勿要吃!不采、不买、不卖、不吃野生菌!

5月17日是第二个全省预防野生蘑菇中毒宣传日

我国野生蘑菇广泛分布于森林、草原、平原、路边等。蘑菇种类繁多,超过3.6万种。已知可食用的蘑菇有1000多种,但毒蘑菇达480多种,其中含剧毒可致死的蘑菇有40多种。近年来,全省各级各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贯彻“预防为主、以县为主”的工作方针,大力开展野生蘑菇科普宣传和防控工作。从2021年起,省食安办将每年的5月17日作为全省预防野生蘑菇中毒宣传日,通过“勿要吃”的谐音,引导广大群众远离野生毒蘑菇。

517勿要吃!不采、不买、不卖、不吃野生菌!

珍爱生命

远离毒蘑菇

常见的野生毒蘑菇有哪些类型?

长什么样呢?一起来瞧瞧

影随形蘑界” 杀手 ─

如影随形的“蘑界” 杀手 ─ 青褶伞

青如影随形的“蘑界” 杀手

在中国,造成中毒事件最多、最常见的毒蘑菇毫无疑问就是青褶伞(Chlorophyllum molybdites),俗称:大青褶伞,铅绿褶菇等。2019年至少造成55起中毒事件,133人中毒!截止2020年9月25日,该种在我国安徽、重庆、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四川、云南、浙江等地至少造成122起中毒事件,254人中毒!可引起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包含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该种在中国主要集中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东北地区(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偶有分布。青褶伞在我国不同地区一年四季均有分布,具体时间为3-12月份(惊蛰至大雪),集中出现在6-10月份(芒种至寒露)。青褶伞常生长于公园或小区草坪上,菜地里,路边草地、荒地,锯末堆上,甚至是垃圾堆旁,俨然成了离人群最近的毒蘑菇种类。

近年来,与青褶伞形态上极为相似且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变红青褶伞和球盖青褶伞也造成多起胃肠炎型中毒。同样需要引起关注!

谨防“蘑界的假羊肚菌” ─ 毒鹿花菌

517勿要吃!不采、不买、不卖、不吃野生菌!

毒鹿花菌(Gyromitra venenata)俗称:假羊肚菌。2020年3月,云南、贵州相继发生2起4人误食“野生羊肚菌”的中毒事件,除了导致胃肠道症状、神经症状外,还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肝损害。研究发现这并不是真正的羊肚菌,与以往在湖南发现的一份标本一致,代表了一种以往从未被发现的、形态上与羊肚菌相似的鹿花菌属的新物种,为了警示大家,科学家们将这个新种命名为毒鹿花菌。

毒鹿花菌春季至初夏生于以壳斗科为主的阔叶林地上,单生或群生。最大的特征为菌盖部分(子囊盘)呈不规则脑形,红褐色、紫褐色或金褐色、咖啡色或褐黑色,幼时光滑,逐渐多褶皱,粗糙,边缘部分与菌柄基本不连接。而真正的山珍:羊肚菌的菌盖部分(子囊盘)呈现圆锥状至钝锥形,表面有许多凹坑,呈现羊肚状,边缘部分与菌柄连接为一体。

谨防童话里走来的美丽杀手─ 鹅膏

毒蝇鹅膏 (Amanita muscaria),学名:鹅膏,是小朋友们最熟悉的蘑菇!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漂亮的蘑菇,竟然是毒蘑菇!!该种最明显的特征为:粉红色至红色或偶尔呈黄色的菌盖上长满了白色鳞片。该种目前发现于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在华北北部偶有发现!

在中国,尤其是我国南方广大地区还有多种鹅膏具有和毒蝇鹅膏类似的毒性,每年造成数十起中毒事件!它们都具有相似的外观:菌盖被鳞片,菌柄具菌环,基部膨大。

谨防“蘑界金牌杀手” ─ 黄盖鹅膏

黄盖鹅膏(Amanita subjunquillea S. Imai)俗称“黄罗伞”,是我国著名的造成急性肝损害的剧毒蘑菇之一。2016年至今,该种在我国北京、河北、山东和贵州至少引发了9起中毒事件,造成47人中毒,7人死亡。

黄盖鹅膏生于以壳斗科为主的林地上。最大的特征为 “头戴金盔(黄色菌盖),身披金甲(黄白色菌柄),腰系白裙(菌环),足蹬战靴(菌托)”。黄盖鹅膏偶尔也会出现灰白色的“银盔杀手” !

黄盖鹅膏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和华东地区,出现在夏秋季(6月中旬-10月上旬),整体呈现从南到北的趋势。

对于“蘑界”来说,黄盖鹅膏是对付人类的“黄金圣斗士”,但对人类,他却是名副其实的“金牌杀手”,让我们“珍爱生命,远离毒菇!”

相关文章

推荐游戏

最新游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