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i提问箱——早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匿名提问

2025-01-22 11:48:01azu



Popi提问箱——早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匿名提问

新用户打开APP后映入眼帘的简洁黑白界面,似乎已经在暗示它的神秘性。近日,Popi提问箱在朋友圈引起疯狂转发,引发一波匿名提问潮。

大型表白神器?自娱自乐树洞?还是兴趣交友基地?在Popi提问箱潜伏近1个月后,我想告诉你,popi提问箱(后简称popi),早已突破了你的想象。

Popi提问箱——早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匿名提问

社交APP爆发期,熟人社交仍是主流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近5年中国移动社交行业用户规模在不断上升,总用户规模突破9亿,安装渗透率达到88.5%。也就是说,每10个人里,约有9人手机里都下载了社交类APP。

2019年已经迎来了一次社交软件上线的爆发期。据七麦数据显示,仅2019年上线的社交类APP就有近150款,而2020年隐有继续上升的趋势。Popi提问箱,无疑赶上了流量的大规模爆发期。

社交类APP主要分为熟人社交和陌生人社交。目前,熟人社交仍然是主流,数据显示,有67.1%的用户对熟人的主动性高于对陌生人。

熟人社交两巨头QQ和微信已经瓜分大额蛋糕。剩余做熟人社交市场的APP最多翻起了一点小浪花,很快又沉了下去。近年来,随着年轻一代心态的开放与猎奇心理,陌生人社交开始逐渐发展。大家熟知的探探、Soul和陌陌,分别霸占陌生人社交APP榜单前三名。

很多人觉得Popi做的是熟人社交,其实远不仅此。

改版的QQ悄悄话?

早先年,一个黑色的神秘人,是当年QQ上当之无愧的“网红”。

或许Popi早期的灵感来源于QQ悄悄话。QQ悄悄话的宣传语是:“有些话,说过才不后悔,QQ悄悄话,匿名对它说出心声。”显然,悄悄话主要目的是打造一款表白神器。

悄悄话功能自QQ7.1.5版本后停止使用,以QQ坦白说代替,主旨为“我眼中的好友”,变成了一种熟人间的“贴标签”式社交。虽然满足了人们在社交中对于“其他人眼中的我是怎样的”这一问题的好奇心,但仅仅打标签式的玩法,较以前相比限制了更多话题。

刚停用时,网民们对悄猛此悄话功能的下架非常不满,“感觉少了很多乐趣”。知乎上,“如何看待QQ下线悄悄话功能?”一文浏览量高达85万。Popi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一遗憾。

Popi提问箱——早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匿名提问

而Popi的宣传文案“说你想说的”,短短五个字,足够引起好奇心,也给了社交之中无限的可能性。也决定了它没知茄的定位不同于悄悄话的“表白神器”,也不是坦白说里简单的“给熟人打标签”。

熟人+陌生人相结合的社交新玩法

很多人对popi的印象还留在熟人社交。朋友圈的朋友匿名问我想知道的问题,而我去回答。如果你还以为popi只有这一个玩法,那么下面的内容可能会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首先,它是一个略开放型的小型微博。

很多人在上面发一些无关痛痒的话,有时能引来陌生人的点赞。发送的人把它当成自己的一个小树洞,但又不是完全封闭——关心你的熟人可能会顺着你的提问箱找到你每天发的这些“废话“式的小动态。或是因为这一份期待,popi里每日发送动态的用户不在少数,甚至有人发的太多,以至于要”清理提问箱“。

它是一个免费的追文追漫平台。

一个匿名提问箱APP,变成免费追文追漫平台,大概是设计者也没想到的事。而事实就是,有很多人在自我介绍里标明“写手“身份,开始连载自己的小说或者漫画。

而提问箱,自然的,沦落为读者们的大型催稿现场。

很多人都是非专业,一些大型的平台可能没有展示的机会,而popi,为这些新人提供了一个温柔的平台。尤其是很枯察多非美术专业出身的年轻画手们,他们和自己小粉丝进行匿名互动,有种圈地自萌的小型贴吧意味。

它还是一个环境特别友好的线上广告平台。

Popi里专业约稿的画手特别多。提问箱里也以粉丝们的崇拜为主。部分主奔流量去的画手,遇到粉丝提问“可以教我吗“,会直接回:”对不起我没时间“。

以目前年龄画像来看,玩popi的依旧以学生党为主,把popi开拓为流量平台效果如何暂且未知,但大量的赞与匿名的崇拜,对于画手们起到了较好的心理作用。

相关文章

推荐游戏

最新游戏

网友评论